“语”你同行·薪火相传——循总书记足迹探访六尺巷

发布时间:2025-08-25              浏览:


安徽省桐城市六尺巷,静卧于桐城古城的一隅,是中华传统“和”文化的生动诠释,更是一座承载着中华民族礼让精神与和谐理念的不朽丰碑。2024 年 10 月 17 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桐城市六尺巷考察。在诗书照壁前,总书记重温了张吴礼让典故,并指出,六尺巷体现了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要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场所,发挥好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传统美德的作用,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2025年8月9日,ag旗舰厅官方实践团队追随总书记的足迹,踏入这片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地,展开了一场寻根铸魂、以文化人的深度社会实践。

(图片:实践团队在六尺巷前的合影)

初探幽巷:时空叠印,叩响历史之门

实践队员漫步在青石板铺就的小巷中,感受着岁月的痕迹,仿佛穿越回了那段邻里和睦、相互礼让的历史。入口处那方“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不仅是官方认定的文化坐标,更似一尊无言的精神丰碑,令团队成员产生一种与先贤对话、为历史续脉的庄重感。每一步前行,都是对中华礼治文明的虔诚丈量。

(图片:团队成员在六尺巷前的记录)

谛听史韵:一诗化干戈,德泽流芳远

在张廷玉雕像前,讲解员深情讲述其父、康熙朝文华殿大学士张英“一纸家书化纷争”的千古佳话。面对宅基之争,张英以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豁达诗篇,彰显了超越私利、胸怀天下的士大夫风骨与治家智慧。这“让他三尺”的谦冲之举,不仅瞬间化解邻里积怨,更铸就了“六尺巷”这一象征和谐共处、睦邻友邦的永恒文化符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张氏家族“礼让传家、诗书继世”的醇厚家风,正是传统美德融入血脉、化育后昆的绝佳典范,为新时代家风建设提供了历久弥新的精神坐标。

(图片:团队成员于张廷玉纪念雕像前的记录)

(图片:实践队员拍摄的礼让牌坊)

领袖指航:古巷焕新彩,德润时代风

总书记的考察目光,为六尺巷注入了穿越时空的力量。青石板路被重新拂去历史尘埃,“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的故事在数字化展陈中焕发新生。修缮后的巷陌间,不仅保留着“礼让”的物理印记,更建起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让“和为贵”的智慧从古籍走向生活场景。如今,这里既是游客驻足沉思的文化地标,更是基层治理的精神范本 —— 社区调解室挂起“六尺巷”匾额,邻里纠纷在“各退一步”的默契中化解。领袖的殷殷嘱托,让这条百米小巷成为涵养社会公德的鲜活教材,让谦和礼让的清风,吹拂在时代的每一个角落。

(图片: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六尺巷的图片记录)

今贤承志:践履和为贵,播撒礼让情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此次桐城六尺巷实践之旅,团队成员在了解六尺巷历史文化内涵的同时,也深刻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六尺巷所蕴含的“和”文化,对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要以身作则,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的传统美德,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传播正能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撰稿人:张庆芳;审稿人:卜齐春、施铜兴)